家电行业碳中和任重道远时间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1-07-18 10:08:49  阅读:84093
家电行业碳中和任重道远时间紧

2021年7月,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岁华诞之际,中国首个碳交易市场也即将开启。作为“碳中和”战略的重要一环,碳交易市场的启动标志着这一国家战略的成功实施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这一天,距离中国承诺实现“碳中和”还有38年6个月,距离中国承诺实现“碳达峰”还有8年6个月。

对发展历史刚满40年的中国家电行业来说,似乎“碳中和”的时限还很远,“碳达峰”的时限也不近,而且好像实现“碳中和”并不难,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碳中和”,和你理解的也许并不一样

“碳中和”这一全球“集团”定义,源自气候变化对全球的灾难性影响。多个权威机构的研究得到了全球一致认可的结果——自工业化以来,全球地表温度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一直处于快速上升趋势,截至目前已对全球生态系统及社会经济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如果不加以控制,后果将是全球多地出现巨大的灾难。因此,全球各国只有通过合力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才能维持地表温度。

2015年12月,《巴黎协定》在巴黎气候大会上通过,并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巴黎协定》的长期目标是把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幅度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高幅度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该协定奠定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基础,即明确只有全球尽快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才能降低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的生态风险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

目前,全球已有85个国家提出了“碳中和”目标。其中,非欧盟国家58个,欧盟国家27个。这些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例超过40%。中国在2020年9月由习近平主席亲自宣布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请注意,这里的“碳中和”,和目前明确“碳中和”目标的绝大多数国家认定的一样,是指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而不仅仅是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这意味着,目前包括家用空调常用的R32、R410A制冷剂、家用冷柜常用的R134a制冷剂在内的HFC物质,将成为“碳中和”目标中必须大幅度削减的温室气体排放源,而并非很多企业所认为的只将目标聚焦在二氧化碳排放就足够了。

相关资料表明,在目前的全球温室气体中,非二氧化碳占比约为25%,在中国这一比例约为16%。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模型显示,中国能源消费和工业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2030年到达峰值时的约为112亿吨,2050年则要下降至17.2亿吨;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将从26.5亿吨的峰值下降至12.7亿吨。

因此,对家电企业来说,关注“碳中和”,不仅要关注直接用电导致的燃煤排放二氧化碳、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样要关注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长期减排和替换。

家电行业与“双碳”高度相关

从表面来看,“碳达峰”与“碳中和”直接影响的是能源相关的行业,如电力、交通、能源、化工、钢铁等产业,从刚启动的碳交易市场面向的几大领域也可以看出,在“双碳战略”初期,能源相关产业将受到直接的影响。

从“碳中和”相关政策可以看出,在以煤炭能源发电为主的阶段,直接控制用电量是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环节。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全球能源与碳排放状况年度报告》显示,家电用电量占比超过20%,住宅碳排放量占比超过30%。从全球维度来看,家电耗电量占比约为15%。如果按照2020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7.5万亿千瓦时来计算,2020年中国家电用电量就超过1.1万亿千瓦时,从节电的角度来看,家电的日常耗电量对“双碳战略”具有相当的作用力。

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家电的总产能占据全球产能的80%,在钢铁、有色金属、塑料等与“双碳战略”息息相关的大宗原材料方面,采购量和消耗量都是巨大的,在庞大产能的制造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是十分庞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家电中能耗占比最高的家用空调行业,不仅在节电和制造上与“碳中和”相关,巨量的HFCs等制冷剂排放出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也要受到“碳中和”的直接影响。此外,与制冷剂、发泡剂相关的环节还有中国居民庞大的废弃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等家电产品的回收与处理。

因此,从目前的结构来看,中国家电产业无论生活消费端、循环利用回收端还是制造端与采购端,都与“碳中和”战略高度相关。换言之,随着“碳中和”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家电产业上下游必将受到直接影响,而绝不是一些企业认为的“事不关己”。

“碳中和”会让家电行业怎么变?

既然在未来若干年的“碳中和”战略期内,家电产业必然受到战略的影响,那么家电产业将因此发生哪些可以预见的变化?

首当其冲的,是产品能效水平的全面提升。虽然包括家用空调在内的新能效标准已经领先于全世界,但对“碳中和”的需求来说,这还远远不够。通过创新技术和革新的零部件优化方案,将产品能效进一步提升,成为势在必行的行业升级路线。而在此过程中,家电企业还要将提升能效的解决方案通过产品采购、制造、流通、使用、废弃在内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在内,形成综合节能的升级方案。这不仅需要上下游企业的研发投入,还需要日益重要的数字信息技术于企业运营管理上的全面升级。

其次是应用智慧物联等人工智能技术,全面推动家电在使用过程中的节能、减排。目前,一些家电企业正在尝试的场景模拟技术,引导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便捷地操作和节约资源。这不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产品升级的重大机遇。

家电全场景集成化的升级将纳入“碳中和”的数字信息,如全屋用水、全屋制冷和采暖等综合家电解决方案会被广泛应用,使得家电产品在销售的同时就实现了用水、用电、用燃气等碳排放资源的节约利用。

R290等环保制冷剂、发泡剂的替代应用进程将加快且得到更多的重视。如HFC制冷剂的使用量,将受到基加利修正案和碳中和政策的双重影响,必将加速替代的进程和力度。

未来,“碳中和”的相关推动和限制政策将逐步落地,尽管中国家电企业或将迎来重大的政策机遇,但也可能遇到重大的政策限制。因此,如何在现阶段从产品生命周期伊始,甚至企业运营大盘中做好“碳中和”相关领域的投资、研发准备,应是家电企业全面深入研究的过程,而并非匆忙推出一款产品就称之为“碳中和产品”。

致力于引领全球的中国家电行业,其实时间紧迫

按照中国的承诺目标,中国实现“碳达峰”还有8年多的时间、实现“碳中和”还有38年多的时间,看起来很长。然而,在时间表上,欧盟国家和美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设立的“碳中和”目标年份是2050年,距今只有28年多的时间。

“十四五”中国家电工业在科技领域提出的目标是,中国家电行业要成为全球家电科技创新的引领者。践行这一目标,不仅要在全球家电市场继续扩大市场份额,更要在家电产品的技术趋势、标准制定、法律法规等方面实现全面引领。

因此,鉴于中国家电产业的全球化引领者的目标,中国家电产品和技术必将符合欧盟、美国等地的“碳中和”战略要求,不仅要按照欧盟等“碳中和”领先国家的时间表,甚至要提前于欧美的“碳中和”时间表。

有信息显示,为了保证欧盟内公司的竞争力,欧盟委员会将于2021年7月提出碳边界调整机制(俗称碳关税)。虽然前期碳关税只涉及钢铁、水泥、化肥等领域,但按照历史发展的规律来看,在欧盟市场出台限制中国家电产品的“碳中和”相关法规只是时间问题。如果不提前做好准备,中国家电产业将因“碳中和”的“技术壁垒”而失去国际前沿市场,遑论引领。

因此,中国“碳中和”的目标时间虽然看起来很远,实际上却“近在眼前”。在这显而易见的巨大战略机遇期之中,中国家电产业面临的相关技术升级实属不易,可谓任重道远且时间紧迫。

“碳中和”的时代来了,中国家电产业准备好了吗?

(文章来源:家电圈)

原标题:家电行业碳中和任重道远时间紧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